5月2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2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难题》,结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通过专家研讨,提出3类8大中医药科学问题难题,描述了当下中医药科技创新的8个前沿方向的发展情况。其中,“如何构建面向基层医疗的中医智能化诊疗系统”正是慧医谷近年来重点开展的工作内容。
文件指出,“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是医疗服务的短板,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低、诊疗水平低下、服务质量不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中医药诊疗服务的标准化水平,增加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从而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的技术进步将显著提高中医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如何构建面向基层医疗的中医智能化诊疗系统?(工程技术难题)
问题描述:
我国中医药临床服务目前仍然以传统的辨证论治模式为主,辨证一致性不高,中医药临床优势未能充分体现。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对现行中医药服务系统和服务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建设标准化、高质量、基于证据的中医药精准诊疗新范式。
问题背景:
《202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统计提要报告》显示,2020年中医总诊疗量已达10.6亿,占全国总诊疗量的16.8%,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7.1%,中医药人员数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的7.8%。中医总诊疗量在全国总诊疗量的占比远高于中医类医疗机构的占比及中医药人员数的占比,中医药服务具有巨大的需求趁势。虽然中医药服务能力近年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是医疗服务的短板,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中医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低、诊疗水平低下、服务质量不高。为提高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中医药诊疗服务的标准化水平,增加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从而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难题。
最新进展:
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许多领域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的技术进步将显著提高中医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增加患者接受有效中医药治疗方法的机会。结合中医诊疗方案、专家个性经验及权威知识库,利用AI技术为临床工作站提供决策辅助,将智能辅助诊断、智能鉴别诊断、智能推荐治疗方案等功能点与临床工作站进行无缝衔接,包括证型分析计算模块和用药分析推荐模块,解决中医辨证分析、诊断、处方及安全用药审查的系统,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同时帮助医院有效沉淀业务知识,形成知识资产积累。
中医药临床诊疗服务的时机包括患病前的未病阶段和疾病的早、中、晚期等,基于疾病分期的证候分型和治疗策略已成为慢性病中医药诊疗服务的基本形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基础。已有大量的研究借用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四诊和辨证论治,并取得了较大进步。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断主要基于现代电子仪器采集的数字数据,包括舌诊仪、目诊仪、脉搏分析仪等,使中医诊断更加量化、客观、规范。不同医师做出的诊断决定可以表现出更高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借助人工智能分析和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实现标准化方证关系,增加了辅助决策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通过结局关联性进行决策价值判断,突破单纯从辨证一致性进行的治疗价值判断。
重要意义:
建立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中医药智能化诊疗系统,互联网“连接”资源,可以打破医疗服务的时空边界;AI提高“效率”,可以提高中医辨证一致性和中医药治疗的可及性;5G加速“下沉”,可以解决基层医疗服务“医生不足”和服务水平“精准不够”问题,从而扭转基层患者向三级医疗资源过分集中的现象,减少跨区域诊疗的就医成本。
2022-05-03
行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