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开始定期运动、清淡饮食、早睡早起,立志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了这些之外,有些人也会在三伏天将自己的生活特别安排,想利用这个特殊气候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懂得养生固然是好,但在养生前,我们也要明白三伏天特殊在哪里?冬病夏治是什么意思?以及三伏天常见症状如何处理?养生,也要明明白白。
为什么一直说三伏天养生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最热的一段日子,三伏天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左右,共计30-40天。按照俗语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三伏天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比如2019年的三伏天时间是:
初伏:2019-7-12至2019-7-21(10天) |
中伏:2019-7-22至2019-8-10(20天) |
末伏:2019-8-11至2019-8-20(10天) |
冬病夏治是什么意思?
是利用大自然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趁机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体质好了到了冬天也不会轻易被寒邪侵袭而生病了。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健康的人三伏天也要养生
养生适合所有人,不同体质都有不同的养生原则。即使是感觉自己没什么问题,也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体内的阳气,否则会阳气受损,影响体质。
不只有高温,才会中暑
三伏天天气闷热、潮湿,人很容易中暑。中暑有阴阳之分,不同的中暑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阳暑是由酷热造成的。由于暑热伤人,耗气伤阴,多夹湿气,所以阳暑的主要症状有发烧、浑身困重、出虚汗、腹泻、头昏等。
阴暑是过于贪凉引起的。因为暑热盛湿的时候,人们的毛孔是张开的,此时如果突然受凉,风寒湿邪便会长驱直入,引发中暑症状。主要症状有腹泻、浑身酸痛、恶心、发高烧等。
生活中阴暑很常见,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或立即饮用大量冰水,或睡觉用风扇对吹都会引起中阴暑。
中阴暑首推藿香正气水,阳暑患者可选择用十滴水进行治疗。在中医角度,藿香正气的药性偏温,如用藿香正气来治疗阳暑,就像火上浇油。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夏季炎热苦闷,很容易闷闷不乐、心情烦躁,如此便会损伤肺气。有一种养肺的方法,就是大笑!
中医有“常笑宣肺”的说法,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使呼吸畅通,改善肺部功能。当然,凡是过而不及,狂笑,很容易成病。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不是胖,是肿
听到这句话是不是很开心?别慌,有些人经常水肿,然后过一段时间自己就消肿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水肿是由暑天湿邪困脾引起的,尽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消失,但是因为其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仍然会觉得气闷、困倦、瞌睡、反应迟钝等。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能运化水湿,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滞留,生成湿痰等病理产物。
一旦脾受到湿邪的入侵,就容易导致湿邪困脾,影响脾的功能,形成湿痰。水湿之邪,浸渍肌肤,壅滞不行,以致全身水肿。
针对这种情况可按丰隆穴配合承山穴。
丰隆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内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每天用大拇指采用点按的方式按摩此穴1~3分钟即可。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承山穴位于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用指按住此穴,坚持1~2分钟,或揉此穴5分钟。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除按摩祛除痰湿外,最根本的方法还在于调理夏季的饮食,多吃祛湿、健脾胃的食物。注意作息安排,不要过度劳累和过度思虑,以免影响人体内部的气机运行。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5个三伏天养生常识,很多人却不知道!]()
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生命体就是浓缩的大自然,随着昼夜交替、节气变化,每个生命的生理活动也进行着周期性的变化。顺应天时,调整身心,学会科学、不盲目养生。
今天的三伏天科普,你还满意吗?